校园新闻
朱邦力同志事迹介绍
作者:佚名来源:未知发布时间:2018-07-04浏览:2334
文章摘要:

阅读提升  读教写结合  

——时集中心小学朱邦力徐州市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

 

朱邦力,是新沂市时集镇中心小学一名普通的乡镇语文教师。2000年8月参加工作,曾担任过15年的班主任,4年的语文教研组长等职,现为镇兼职小学语文研训员。从教18年来,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强烈职责感,把美好的青春全部都奉献给了所热爱的教育事业。时光在默默流淌,岁月的年轮已把从充满活力的青年镌刻成了内敛稳重的中年人。下面将该教师事迹做如下简介

 2000年的9月1日,朱邦力老师怀着几分憧憬与忐忑,到本村的小学上班报到。这村小是母校了,工作开始了,一星期二十几节课,备课,上课,改作业,辅导……日子在繁重和琐碎中爬行,大家习惯了蜗牛般的慢生活!何以解忧?唯有阅读。当时上级下发给学校很多教育杂志,例如,《江苏教育》《江苏教育研究》《学校管理》《小学语文研究》等。这些杂志当时很少有人问津,宝贵的资源就这样白白浪费,实在可惜。习惯绝非一日养成,同样的,学习自觉也不是一蹴而就。这些杂志新的读完了,到储藏室,扒陈年的读。朱邦力老师不是刻意的做学习的自觉,看这些大家眼中的“闲书”,只是不习惯过蜗牛般的慢生活,虽然一天工作满满的,但还是觉得很“闲”:思维认知的停滞,内心的荒漠,“闲”得让人不安。

2003年合并学校,朱邦力老师到了时集小学。这是镇中心小学,该校的老师教学水平高,教研氛围浓,特别有高校长、王校长两位小语教学研究专家给教师引领指引,总有给人以醍醐灌顶之感。提高自己的只有不断学习,不断阅读。此时,阅读彻底唤醒了该老师多年沉睡的阅读欲望,吊起了阅读的口味。窦桂梅老师的《梳理课堂》,斯霞老师的《教学思想者》,魏书生老师的《魏书生文选》,于永正老师的《教学精品录》《教海漫记》,李镇西老师的《走进心灵》……他们的教育理想像甘霖一样滋润着该同志的心灵,又像大海中的指示灯一样为指明了方向。朱邦力老师不断学习借鉴、成长。

2008年学校开展了“乡村教育家”读书沙龙活动,一时间大家的读书热情被充分点燃了。在朱邦力老师看来,一切外在的读书干预都不能激发读书的内驱,书只有自愿读,才能入心。作为小学教师,开垦的是学生的心灵,培育的是学生的大脑,儿童文学作品一时又排满了该老师的阅读日程表,于是张天翼、叶圣陶、杨红樱、苏童等走的生活。   读书,思考,实践,感觉到上课不再那么匆忙,不再那么浮躁:课文扎扎实实地读,语言一句一句地练,生字一笔一画地教;教学不在乎老师设计的精彩,在意的是学生到底学得如何。上完了公开课,有人问他,上课怎么不慌张,怎么那么“稳”,其实稳的背后是教学理念的支撑,是对学情的准确把握,是对学生学习的充分预设。有了正确理念的指导,有了对学情精准的把握,想不稳也难。否则,想稳,也稳不了。

由于不断的读书,实践,他的许多教育教学类文章也陆续的发表。

——《巧借生活语,激发学生胆》总结导课策略的经验小论文,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《小学语文教师》2012年第6期。

——读,是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,怎样加强朗读的指导,突出层次,提高实效性?结合鲜活的课例,写了《读书指导体现层次性例谈》论文,很快发表在省级刊物《新课堂》2012年第7-8期。

——读《窗边的小豆豆》引发了朱邦力老师对巴学园的无限向往,对小林宗作校长的无限崇拜,以《听,夸,放》为题,写了读书随笔,发表在徐州市《行知论坛》2013年第2期。

——如何正确对待班级里的落后生,在心底为落后生永远保留一处关爱的屋檐?写了《心灵的屋檐》教育随笔,发表在省级刊物《名师说课》2013年第3期。

…………

写作和论文发表,这些都是读书带来的副产品,而且是水到渠成的事。可贵的是朱邦老师能“板凳甘坐十年冷”,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:教好一个班的学生,经营好自己的一个班级,给学生上出精彩的一课,批改好学生的每一本作业。18年的教书生涯,一直坚持写结合

朱邦力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教师!

责任编辑:本站

评论 更多>
暂无评论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102-2000    举报邮箱:jubao@xkw.cn 技术支持:学易云